关于新时代贵阳绿色发展的路径建议

发布日期:2021-02-02 09:56  来源:贵阳市科协  字体:【

编者按:绿色发展是新时代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为深入分析改革开放以来贵阳的绿色发展路径形态,服务贵阳贵安高质量发展,2020年贵阳市科协软科学课题《新时代贵阳绿色发展的路径研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数据,采用协整模型揭示贵阳绿色发展所处的阶段性特征,结合新时代贵阳经济发展变化态势,分析了影响贵阳绿色发展的问题,提出了新时代优化贵阳绿色发展路径的政策建议。现将报告主要内容摘编如下,供领导参阅。


  一、当前贵阳绿色发展所处的阶段

  通过从资源环境消耗、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经济增长动力等方面分析,构建协整方程模型显示,贵阳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呈现“N型”态势,并不是传统的“倒U型”曲线。改革开放以来贵阳环境污染呈现出“增加——降低——增加”的基本态势,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主要呈现“N型”路径,反映出贵阳的传统污染源治理取得了较好成效,但是一些新的污染源需要引起高度关注。这表明绿色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贵阳需要长期坚守生态底线和发展底线。与传统时期不同,当前贵阳推进绿色发展的时代特征发生变化,宏观经济增速下降、增长动力重塑、绿色贸易壁垒、资源环境压力、生态福利需求既为贵阳绿色发展带来了挑战,也孕育着机遇。


  二、影响贵阳绿色发展的主要问题

  1.产业结构调整的生态经济效益不足。改革开放以来的产业结构调整降低了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但产业发展的内在隐忧逐渐体现出来,突出表现在实体经济偏弱,特别是工业制造业实力不足,成为城市发展的短板。

  2.外资外贸产业的绿色带动效应不够。贵阳的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但是外向型经济规模并不够大,外贸进出口促进经济绿色发展的规模效应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无论是在货物进出口贸易方面,还是在外商投资方面,贵阳与20世纪80年代处于同一经济发展水平的沿海城市差距拉大,经济发展接受外来先进环保技术溢出效应偏低,同时国外产业转移的污染也相对较少。

  3.城市化进程增大资源环境承载压力。随着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人口进入城市,人口密度逐渐增加。土地资源承载不足,受农业产业配套土地指标制约,目前无论是工业用地还是农业用地,普遍存在新增用地指标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要的现象。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物质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贵阳市生活垃圾产生量逐年上升,环境隐患日益突出,已成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4.生态治理体系内在激励机制不充分。贵阳市的资源承载力有限,当前在实行能源、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形成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特别是在关系到扬尘、夜市油烟、工业废气、柴油货车尾气、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源治理上,既关系到地方经济发展,更关系到社会民生保障,环境“邻避效应”的存在,构建利益相容的贵阳绿色发展机制,成为新时代的重大课题。


  三、优化贵阳绿色发展路径的对策建议

  1.优化国土空间促进贵阳贵安融合发展。根据贵阳市委十届九次全会提出的贵阳贵安城市发展格局,着眼于贵阳贵安全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容量、用地规模和开发强度,形成协调一体的绿色发展规划体系。重点提高土地资源配置供给能力,充分用好两地新型产业用地政策,立足中高端制造业需求,加大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和低效工业用地清理,加快形成相对集中、连片开发的发展格局。引导工业项目向园区聚集,推进“节地+挖掘+循环”的节约集约用地模式。

  2.调整产业结构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以贵阳贵安的大区位发展大产业,充分利用良好的自然生态、大数据产业发展先发优势,依据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推进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要将发展生态农业与旅游观光、康养医养等新业态结合起来,在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 新材料、化学药等新兴产业开展建链、补链、强链和延链,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大力推进二三产业相互融合,做特做优生态特色食品。着力解决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季节性消费突出,带动实体经济发展有限的问题,发挥好消费性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基础作用。

  3.提高对外开放度壮大绿色外贸产业。积极顺应当前部分地区国际贸易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的严峻形势,围绕国内国外两个大局,结合重点产业企业建立区域供应链的新需求,主动对接东部沿海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需、构建国内供应链的需求,更多引进健康医药、云端产品、高端装备制造等高科技企业,打造大西南区域性经济内循环重要支点城市。在开展国际抗疫合作过程中,主动服务国家外交大局,挖掘产业合作新潜能。结合贵阳贵安数据中心集聚的优势,将发展跨境电商作为对外开放的重中之重,用好西部陆海新通道、各类对外开放平台,加快国际陆海空物流港建设,推动国际贸易要素集聚,努力打造一批外贸进出口货物集散中心、跨境电商物流分拨中心,夯实绿色外贸业发展基础。

  4.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当前贵阳要继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边际成本会大幅上升。解决新型环境污染问题,关键在于科技创新,通过科技攻关研发新型污染物防治技术路线和装备。要根据贵阳贵安生态环境保护的实际需求,对标国际前沿绿色科技水平,重点聚焦磷铝新材料、装备制造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能源清洁化利用、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治理和修复、环境智能化监测等领域科技研发,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健康医药产业协同发展起来,大力加强创新研发,做大做强健康医药产业。充分利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数博会、等平台,加强与世界各国、区域和国际组织在环境治理领域的对话交流与务实合作,构建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中心,大力培育贵阳本土企业优质绿色品牌形象。

  5.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领域的潜在风险。贵阳市环境污染结构正在逐渐出现生产污染与生活污染相互叠加的态势,生物安全正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的新领域。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过程中,要将生物安全作为制度机制建设的重点领域,统筹生物安全领域各类风险的“防”与“治”,特别是要建立好应急储备体系。着眼于贵阳对外开放、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新形势,将生物安全作为“健康贵阳和美丽贵阳”的重要内容,加快完善生态环境风险监测预警体系。要立足粮食运输、国际贸易和旅游业增长,加大对传染性病原体、外来物种入侵的管控,全面提高生物安全治理能力。要加强公共卫生大数据监测信息平台体系建设,常态化开展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重视流行病学数据收集与信息共享,同时做好环境风险应对中的粮食安全、水源安全等物资保障,注重本地生态资源的保护,提升应急保障能力。

  6.完善促进绿色发展的生产生活机制。注重新时期乡村生态振兴,逐步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高度重视城市服务业和居民生活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完善餐饮、物流等高污染服务业环境标准,加强对服务业环境污染的管控。积极探索规避邻避效应的制度机制,以优惠或免费电价、就业机会等方式,将垃圾焚烧发电厂产生的发电收益充分分享到焚烧厂周边居民,让垃圾收储、运输、发电成为利益链,更好地统筹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之间的关系。结合贵阳冬春季节取暖需求,大力推动绿色能源消费,有序推广城市节能建筑和集中供暖,调整传统按季度累计阶梯用能节能政策,适当降低冬春季能源阶梯价格,鼓励市民使用生态环境新技术,既满足改善民生的需求,也激励企业形成绿色生产方式。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