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文化资源利用下的文化自信构建研究

发布日期:2021-02-02 10:03  来源:贵阳市科协  字体:【

  在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更因为“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地方传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钱穆先生认为:“各地文化精神之不同,穷其根源,最先还是由于自然环境之区别,而影响其生活方式。再由生活方式影响到文化精神。”从文化构成及组织形式而言,无非三个层次,表层为物质内容,中层为制度及规范内容;顶层为精神或信仰内容。地方文物建筑是传统文化的结晶与物质呈现,文化自信体系的构建归纳起来即由浅而深,由实践到抽象。利用好传统文化资源,特别是身边的传统文化资源,构建个体及社会文化自信体系更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

  一、文化自信构建存在的问题

  1、已有的文物建筑资源没有很好的维护及利用

  贵阳自元代公元1279年建顺元城开始,经明朝1413年设置贵州布政司,建立明朝第十三个行省,建城至今700多年。虽相较于其他历史古城的建设,时间不是太长,但在整个建城发展中也留下了不同时代的历史文物建筑,代表和体现着哪个时代的背景及文化特征,对贵阳市文物建筑不完全统计与实地调查,在云岩、南明两区就有元、明朝建筑遗迹7处,清朝建筑遗迹7处,民国时期建筑遗迹8处,近代代表性建筑4处。这些文物建筑大多得到保护,但在文物建筑主体介绍中,主要注重了其建筑年代和建筑形式的基本介绍,建筑的历史意义、以及建筑间历史相关性等文化内涵缺乏梳理,使得参观、游览者了解到的文化内容比较单一,缺乏对贵阳市历史文化发展内容系统性的认识与了解。

  2、义务教育阶段地方文化掌握的设计缺乏系统性和好的方法

  贵阳市教育局对学校利用区域文化资源开展教育,树立学生们的地方文化自信也很重视。制定了一些文化认知政策和编制了对贵阳市文化了解的参考读物,但对于学校教育在如何利用好身边的实体文化资源上有相关统一规定,教育局很难对学校开展活动进行统一安排,目前各校按自己所辖区域资源开展活动。

  从针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情况看,有57.14%的家庭偶尔利用过贵阳市的实体文化资源,32.38%的家庭从未利用过,只有10.48%的家庭经常利用。家庭、学生缺乏主动的文化认知活动,活动的开展缺乏系统性,不能形成系统的对贵阳市文化发展的认知过程,认知与掌握贵阳历史文化表现出碎片化与随意化。同时学校与家庭对研学旅行的认识不足,活动开展过多注重游的成分,研学活动组织和开展主题内容设计不足,研学要求不够明确。

  二、文化自信构建的对策建议

  1.针对贵阳市现有的实体文物建筑加强保护,并在文物保护要求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同时注重文物建筑的历史文化意义的梳理、根据其文化内涵,构建起现有实体文物建筑之间及贵阳或贵州历史文化发展内在的逻辑体系。并在相关教师中进行普及,为文化传播储备人才。

  2.基于英国教育学家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在《教育的本质》中关于文化学习与掌握的“浪漫阶段”、“精确阶段”和“综合阶段”三个阶段关系的论述,教育部门可以要求学校以主题性研学旅游的方式,开展对身边文物建筑的实地探访和了解,并针对学校学习期间不同的年级阶段进行研学主题设计:如:小学阶段(接触、识记),1-3年级以“我与文物建筑合个影”,4-6年级以“我给同学讲文物建筑”;中学阶段(认知、理解)7年级以“学习历史说文物建筑”,8-9年级以“我与文物建筑的故事”;高中阶段(掌握、综合)开展“以文物建筑识贵州”和“历史观下说文物建筑”为主题的研学活动,以学生的亲身实践作为学习的要求,通过不同年级的不同主题性实践活动,系统性的认知与了解贵阳市历史文化发展,逐步在文化实践与文化感悟中构建个体文化自信。

  三、结论与展望

  教育系统是我国主要文化普及、传播的机构,依托教育目标、文化主题内容的设置,以研学旅行的方式,普及文化的学习与探索,一方面增加了学习的乐趣、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家庭成员的参与度,共同促进全民文化自信体系的构建。以文物建筑为实践主体,实现对地方文化、民族文化的认知与了解;以文物建筑为文化载体,实现对地方文化、民族文化在我国历史文化发展中的作用认识;以文物建筑为文化锚点,实现对地方文化、民族文化的关联性掌握,并将本土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了解本土文化的内容及历史价值。构建起文化自信的基础体系。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