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都市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发展的对策建议

发布日期:2016-08-22 16:12  来源:  字体:【

  一、贵阳都市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基本情况

  目前我市乌当区有农业产业龙头企业12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6家、市级4家,带动乌当区特色农产品(含中药材)加工原料生产基地4000 hm2。全区共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52个,其中种植业35个、养殖业13个、经营和服务业4个,带动农户4240多户。乌当下坝樱桃产业示范园区已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15个,其中种植业13个、养殖业2个、带动农户2240多户。园区引进2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产品(特色食品)加工龙头企业,极大地带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白云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先后引进了13个有实力的龙头企业, 建立了蔬菜生产基地,修建了蔬菜加工冷链设施、净菜分选车间和一批食用菌温控栽培车间,初步发挥了企业示范带动作用。此外,园区还扶持组建了15个无公害蔬菜生产协会和3个农民合作社。农民通过农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等有效载体,组成利益共同体,共同应对市场的风险和挑战,农民的收入得到了持续的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607元 ;贵安新区高峰优质稻米示范园区已有优质米加工企业4家,年加工优质米6000t以上。园区内有合作社4个,会员数达320人,参加合作社农户比率为5%。

  截止2015年,我市都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市、县(区)两级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省级农业园区由19个增加到29个,是园区建设的提速年、提升年,园区主导产业涉及蔬菜、畜牧、茶叶、水果、花卉和观光等5类。园区建设突出表现在“六个明显”上:1、各级各地对农业园区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不断深化,重视程度明显提升;2、基础配套建设进展加快,园区的设施条件明显改善。截至2015年9月底,29个省级园区已累计建成园区主干道469.488千米,机耕道769.26千米,生产便道604.39千米,沟渠845千米,配套供电能力63400千伏安,配套建设供水能力14023吨/日;3、资金整合取得实效,财政投入力度明显增强。截止2015年9月30日,29个省级农业示范园区累计完成投资78.47亿元,总销售收入106.27亿元,实现销售利润53.11亿元;4、对外开放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取得明显成效。29个省级农业示范园区新增储备项目投资154.9亿元,新增签约资金127.63亿元,为园区建设注入了强劲活力;5、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迅速,产业水平明显提高。围绕“畜、禽、蛋、奶、菜、药、果、茶”八大优势特色产业,目前29个省级园区累计完成高标准种植基地90.7万亩,其中,蔬菜面积31.37万亩、水果面积29.98万亩、茶叶面积10.44万亩、中药材1.95万亩、花卉面积5.5万亩、其他11.46万亩。完成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区5个,存栏生猪53.9万头、肉畜存栏911.5万羽;6、经营主体增加,商品化生产水平明显提高。截止2015年9月底,29个省级园区入驻企业339家(省级以上企业4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35个。显示出园区越来越强的品牌创建和市场开拓能力,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更加明显。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认识及重视还不够:对新形势下农业的新任务、新机遇理解不透,对山地资源条件下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园区的认识不到位,思想观念和发展理念尚未根本转变,开拓创新乏力,对于农业园区在引领和推动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发展主平台、主载体和主抓手的地位、作用、认识和把握不够,园区建设规划布局、功能定位、产业发展、基础支撑、科技服务等思路不够清晰;2、投入力度不大:目前政府除提供政策扶持资金外,园区建设资金主要依靠企业自行筹措, 金融机构因园区效益回报期长且无抵押物,放贷意愿不高, 农业保险因风险大且无勘赔标准不愿介入, 园区发展投融资平台尚未建立, 固定资产投资和生产流动性资金短缺仍是制约园区发展的主要因素。从全省看,尽管各级财政整合投入已累计达到467亿元,总体上占到农业园区建设的四分之一左右,但是财政资金支持农业园区建设的资金总量仍不多,结构性缺失较明显,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财税状况的差异,地区间、产业间、园区间的投入不平衡,在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较多,支撑产业发展和提供公共服务的投入仍较少;3、支撑保障能力明显不足:农村尤其是山区基础设施仍很薄弱,农田水利设施等建设欠账较多,产业路、机耕道、生产大棚、产地市场、冷链物流等设施建设滞后,基础设施配套与产业发展仍是协同推进园区建设的关键性问题。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植物防疫等服务体系还不能适应发展需要,现有园区技术、人才普遍不足,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较低,对全市农业发展的示范推广和辐射带动能力还很有限;4、经营主体发展规模和竞争力有待增强:园区各类经营主体总体上数量仍较少,单体规模小,实力不强,产业配套不完善,增值链条不长。园区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数只占到园区企业总数的15.8%,注册资金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还不到一半;5、管理机制不规范,抵御风险能力差: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力度不大, 各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少数园区重建设、轻管理,发展依靠行政手段推动,没有按市场规律运作,甚至存在土地流转不规范、损害农民利益等问题。加之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农业减灾、防灾、避灾措施相对缺乏,整体抵御风险能力较差,而农业保险体系尚未建立,导致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存在后顾之忧。

  三、贵阳都市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发展的对策建议

  1、完善总体规划,优化产业布局:按照“适度超前、整体规划、分步推进、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的原则,立足我市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特点,完善全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总体规划。突出特色主导产业的培育和发展,突出产业合理布局和功能配套,集聚更多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入驻。深化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突出园区高效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品牌打造、招商引资、休闲观光、科技示范、循环经济等多种功能,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农产品产业带;2拓宽投入渠道,积极破解建设资金短缺瓶颈:一是设立市县(区)两级园区发展专项扶持(防风险)基金,加大政府扶持资金投入。二是通过省市两级认定园区优先享受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市级农业产业化扶持资金、优先申报中省农业项目等一系列措施,积极争取中央、省支持。三是继续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加大招商引资,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建设。四是组建投融资平台和担保机构,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相应的信贷产品;3、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一是以土地确权登记为抓手,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促进园区内土地流转双方签订长期合同。建立土地租金逐年递增的定价机制,确保农民通过土地取得合理的财产性收入。积极组织农民进入园区自建或者承包设施大棚、承包建设工程任务,鼓励农民就地就近进入园区务工,实现工资性收入。动员农民以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到园区参股,获取经营性收入。二是建议政府为入驻园区的企业提供3a生产性贷款贴息、5a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贴息以及 3-5a土地流转补贴。建议把企业修建在流转来的农业用地上的附属物(如温室、冷库 等)进行评估后作为企业资产抵押贷款;三是建议与国家电网协调,农业园区内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企业等项目的用电按农业用电费用核收;四是建议扩大农机补贴面,把农产品加工和畜禽粪污处理等机械纳入农机补贴范围;五是建议对生产有机复合肥的企业,按照销售额给予适当补贴。4、强化科技支撑,不断提升园区建设水平和档次:严格按照现代农业园区“三高一新”(科技含量高、科技成果转化率高、综合经济效益高、经营管理机制新)的标准要求,整合产学研、农科教资源,实施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协同创新和联盟攻关,达到人才集聚、科技创新和示范推广的良好效果。鼓励和支持经营主体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联合攻关,加快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全面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提质增效。积极推行技术承包、技术入股、全程托管等现代农技服务模式,对园区管理、技术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定期培训,真正发挥园区的科技示范和带动作用。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国内外管理人才、农业科研、教学和推广单位的优秀人才进园。加强本地技术骨干队伍的培养,逐步建立一支懂技术、懂管理的人才队伍;5、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提升管理水平:建立和完善园区管理协调机制,制定切合实际的建设规模标准,设定科学合理的目标任务,完善园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网络,在生产、加工、农产品质量、环境管理以及销售等各个环节推行标准化生产,建立从土壤环境质量到种养生产过程,从收获、加工到包装、储运等环节的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可实现可追溯机制的生产流程,实现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提高园区的市场占有率和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6、改善园区创业环境:对于落户园区的新型经营主体,除在招商引资、产业发展、基本农田整治、标准化建设、农业物联网应用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外,对产业带动强、经济效益好、社会影响大、市场前景好的经营主体,实行“一企一策”,给予更优惠的政策。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打印文章】